穿越火线职业:达人空间——甄璐宁美文作品选
作者介绍:甄璐宁,忠实的码字爱好者,言心情、录感悟、记点滴。喜欢背着画板听着音乐去陌生的城市,喜欢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读书到第二天凌晨,喜欢参加一切文艺活动。曾以慕寒景为笔名向几家杂志社投过几篇文章赚了点零花钱,目前正在创作长篇小说《域》,旨在娱乐却不希望有始无终。
教师评价(魏琰):用“文如其人”评价甄璐宁和她的文字很恰切。她笔下的世界一如她般安静素雅,仿佛散发着春日里的隐约清香,她透过干净敏锐的眼睛,以卓越的才华和灵性,娓娓叙说着世间繁华与人生寒露。写作,一直是她的热爱与持守,愿她的文章更加纵深、透辟,穿越扰攘浮华,照拂更多无处可依的心灵。
同学评价(张弛):和甄璐宁已经是数年的好友,一直都是极羡慕她的美貌与才华的。她的文字如她的人一般,清丽灵透,是极美的,读她的文字时而似品一盏冰茗,清香淡雅中浸着冰冽,惊醒浊世之人;时而似饮一壶浓郁的咖啡,香醇魅惑中夹杂着一丝苦涩,丝丝意蕴无穷。她用她自己的笔舞出了她专属的唯美青春。
红颜为谁殇(一)
“他是甘露之惠,我并无此水可还。他既下世为人,我也去下世为人。但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,也偿得过他了。”
当粉红的花瓣漫天飞舞时,她又落泪了,庭院深深,圈不住她的落寞;淡淡红泥,载不动她的愁绪;翼角飞檐,勾不起她的神思;幽香阵阵,散不尽她的叹息。
她是黛玉,是仙子,是红颜。
开辟鸿蒙,谁为情种?是的,有何止宝玉一人?。
黛玉向落花而叹,必已为这粉红的、散不尽的柔骨弄的眼神那迷离,加之泪水已漫上眼眶,悲由心生。心事悄悄却无人言讲,只得托身落花,深觉自己同它们一样飘零无依,命运多舛,寄人篱下,他也不待见自己,花落人亡两不知。天尽头,何处有香丘?使得这艳骨柔情不再污于渠沟,一抔净土掩风流。黛玉的花冢不再只存在于树下,同样在心里,那里寄放着她无依的魂灵,无论她否承认,这通向心中花冢的幽径,只有宝玉知晓。
这无疑是美的。
黛玉的伤依附在宝玉肩头,或许她自己并不知道。但就旁人来看,黛玉飘飞如同红丝的伤依附在他身上最合适。而这依附,自始至终都没来得及看清便一次次错过。有人问我,如果宝黛的故事不是吵吵闹闹,分分合合,矜持难耐;而是自开始便执手相对,抗击礼教与命运,一切是否会有所不同。我笑答,还是宝黛吗?完美的结局真的会那么美吗?美的,或许真的总是悲的。
曹雪芹是爱宝黛的,所以在黛玉独自神伤吟唱葬花词的时候,宝玉在她身后。我坚信这一切不是巧合,是镌刻在生命中的情缘。
一个人,总有伤感的时候,如果人人都能读懂他的落寞,都能在他伤感时出现在他身后,那么他肤浅;如果没有人读得懂他,没人在他落泪时为他心碎,无疑也是失败的。如果恰恰只有一人,不是知己,就是缘分。而宝黛,或许两者都是。
梦同谁诉离仇恨,千古情人我独痴。
青灯古殿,红粉朱楼,前尘隔海,泪痕依旧,纵使千般愁绪,万事纷扰,我只愿回首,独你在身后。
江南如梦
江南的景致在眼前不断闪现而过,梦一般的两个字,即使念念已经眼神迷离,唇齿生香,意怀伤感,更何况这江南又被无数人轻墨淡彩,用诗一样的画笔,反反复复,歌吟咏唱,揣想琢磨,使其音律悠扬,浮想联翩,一抹江南,恍如梦境。
——“我希望逢着/一个丁香一样地/结着愁怨的姑娘”
细雨如丝,连绵的水润泽了所有邂逅的可能,关于江南的思绪枕水而生。江南雨,雨如线;江南柳,絮如棉;江南水,水成烟雾。水的柔,水的润,水的缠绵,消失遐想,水沾湿踏上青石小街的布鞋,抹着江南女子幽幽的胭脂味。傍水而建的小阁楼,谁对着一杯清茶寂寞不语;谁蘸着清水写诗,把浮动的心在水里洗了一遍又一遍;谁偶尔在木窗旁经过露了露略愁的素颜。
——“像我一样/像我一样地/默默彳亍着/冷漠,凄清,又惆怅”
青石板路上的印坑的深深浅浅,不知是谁的足迹,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墙外人?或是得得马蹄的过客?面如桃花眉如柳的女子从雨巷里彷徨走过。只恨带不走那深井落花的剪水双瞳,那散不尽的忧伤情绪,不如就把思念拓下来,像不容解开的谜面,像舍不得离去的灵魂,依附在上面,从此一觉寂寞,寂寞里边见江南。
——“静默地远了,远了/到了颓圮的篱墙/走尽这雨巷”
虽邂逅在江南,但无可奈何是离别,白衣胜雪,雪在江南不可能呆的太久,忽而就融化在忧伤的水乡,融水做雨,雨若雾,风很快吹过雪化后的尘,吹起了举着纸伞泪眼涔涔的女子的心事,她倚着桥,歌幽咽,裙翩跹,朝生迷雾,暮散飞烟。
在雨的哀曲里,消了颜色,散了芬芳,消散了,对视的眼光,留下了丁香般的惆怅。
江南一梦,是铭记,还是遗忘?
灵魂随想曲
踩不到土地的人,往往活在钢筋水泥的牢笼中,在种种诱惑的合力下漂泊沉�。谕蛘珊斐镜纳钤ɡ镂薹ń馔�,他们,是可悲的。没有实在的土地,灵魂何处安放?
我只愿怀抱灵魂,在真实可感的土地上一走,再走。
脚下松松弛弛,大抵是沙土。前方是罗布泊和那神秘的楼兰。楼兰-------------一场梦。我不禁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,踮起脚神往地张望。楼兰的那些残念、那些祭祀台、那些奇异的枝杈,被时光的风沙噬咬的斑驳陆离,那木头上的纹饰,更加同落叶的纹路,沧桑干枯。剥蚀风化后的楼兰,玄妙的气息开始飞扬,越往后越神秘莫测。古朴而雅拙的楼兰在诡异的罗布泊尽头向世人招手,或是那丰满妩媚的少妇,或是那地位崇高的老妪,那些消逝在风沙里的穿麻布羊皮的人们,那些残缺不全的破碎的纸片,是深沉的历史中奇幻的一笔。
脚下坚实舒适,大抵是平原。黄河流域的土地,正给我以韵美的陶冶。风,雅,颂,这三个字顺水而来,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。那些在孟春之月,振木铎于阡陌田间的诗,那些名为“泮水”、“良耜”、“湛露”、“鱼丽”、“玄鸟”,因失传而更加凄丽的诗,是这片土地的传奇。走在这片被《诗经》灌溉的土地上,寻找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,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,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。当时间沉淀一切,在这片土地上只有一些朴素的话,一些真挚的感情。走在这片清新淡雅的土地上,能够找回内心深处的自己,这无疑是深沉的历史中是雅致的一笔。
脚下潮湿不平,大抵是泥土。这泥土是浸泪的。是的,是圆明园,一个曾经美丽的地方。阴雨在这里不会断的,下在雪白的石柱下,下在溢水的池子里,更多的是下在我心里。这是彻骨的悲伤,好比是黑暗里指尖触到三更的寒露,从肺腑哆嗦起来,冷的不止是身体,还有历史的骨头,风湿,都患着风湿,怕冷,怕这延绵的寒气。断壁残垣间,谁的身影落尽红尘泪?废墟依旧是废墟,残砖废瓦碎了谁的梦?是那五至尊还是深墙红颜?我不得而知,只是那斑驳交错的影,那些关于圆明园、关于那一时期的痛,沉睡百年,这是深沉的历史中痛彻心扉的一笔。
走的多了,便渐渐发现,脚下的土地是五千年的沉淀,是一个民族的历史,我们与之血脉相连。如果我们飘得太高,脚下丧失了这深沉的基奠,我们必会止步不前。
缺憾的魅力
夜阑珊。
也许这将是我度过的最后一夜了。
越王终于完成了心愿,踏平了吴国,为曾经失去的尊严报仇雪恨,而到头来,我仅是一颗棋子,我离开了故乡,失去了亲人,迷失了自己,这一切,也许只为今夜的消逝埋下伏笔。政治斗争的礼品、牺牲品;抑或是越王被侮辱、践踏的自尊的陪葬,难道这就是我的价值?
月牙尖的令人心里发毛,倾倒着惨白的月光。月光刺入窗棂下、镜子前我的心。我凝望着镜子,看到一个忧伤的身影。如果不是上天把美貌强压在我身上,那么如今,便又会是另一番景象。
当年苎罗山下临浣江边那个浣纱的女子,是多么的幸福!苎罗山悠悠的倒影随临浣江潺潺地流淌,我与父母过着平凡安定的生活。然而十六岁那年小院前几声马蹄,带走了我的一切。我被几个陌生人带到豪华的府邸里,头一次穿上了绣花的绫罗。我得知要被送去吴国。背井离乡;学会施以妖媚;不能透露半分,即便是自己的丈夫,我犹豫了。当我徘徊不定的目光与他坚定恳切的瞳孔相撞时,我的答应已成为必然,答应,只为一人——范蠡。
为了让我更完美,范蠡让一群宫娥教我歌舞、步履、礼仪;而在他空闲之余,也会为我讲些历史、读些经卷。日子在我指尖游,去吴国的日子近了、近了,近到以日、以时辰计算。那是他最后一次为我读经卷,我再没心情细听,只是默默注视着他,他已无心再读,投以无奈凄楚的目光。霎时,泪落,他略颤抖着的手轻轻托起我的脸颊,为我拭去眼泪,我分明看见他的眼睛湿润了,他的唇微启,我静静期待,渴盼他说一句不舍的话,末了,他什么也没说转身,离去,徒留我一人,顷刻间,我心头坠坠地痛,我们都是命运的玩物,亦或是滚滚红尘中的偶然,仅是片刻而绝不会永恒,而范蠡,是我心中妄想的梦。
把我交给吴王的,亦是他,金饰银钗,珠冠玉玦,锦带绸衣。我走向吴王夫差,献舞时,注视着我的不仅是吴王,还有范蠡。我尽力让自己跳得更美些,算是送他最后的礼物。乐声结束,我缓缓地抬起头,范蠡苦苦的笑了。吴王扶起我,吩咐范蠡回去,他再次转身,然后渐渐消失在我愈渐�:氖酉咧小�
如若是凭心而论,吴王待我不�。萃薷�、灵馆、春宵宫、响屐廊,一个比一个豪华气派,只为博我一笑,我真的开始内疚,因为欺骗一个待我这般好的人,可使命就是使命,我永远逃不出命运的掌心。最终,一切如越王所愿,他发兵攻击吴国的计划那样顺利,而他的成功,却建立在一个女子对亲夫无穷无尽的内疚之上。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,我失去了属于我内心深处的两个陌落的身影。
而今,徒留我一人,望不穿的是命运,猜不透的是人生。以这种缺憾,换取绝世的容貌,值得么?
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我的念想,这是死亡的到来。我坦然地打开门,几个人不由分说的把我推上了马车,我没有反抗。我早就料到会是如此。越王怎么会放过我呢?赫赫战功的文种都未能逃脱,何况是我呢?
马车飞奔过城门,静谧的街上,我听的到马蹄声还有我平和的呼吸。我缺憾了的人生绝不是为了某个人,而是千千万万的子民。如果越王能使他们幸福,那我失去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?我的坦然、我的坚定、我的无畏,为此而足矣。
马车猛然停下,我离开人世的时候到了,我走下马车,向越王夫人走去,每一步,我迈得是那样无悔。夜风掠过,衣波动,裙翩跹。我淡着泪痕而略带微笑的脸庞使越王夫人惊愕不已。有时,人生的缺憾如果可以换取更多,那么这种人生的魅力也会吸引人一步步走下去。
我被重重地推入江中,临浣江和这条江都是通往大海的吧?人世间,使命已经完成,无憾,只念一人,我会在那边为他祈祷,愿他平安。夫差,你在那边不再为王了吧?请等一等我,今生欠你太多,我愿追随你,但愿,我还赶得上……
风拂过江面,夜未央。
伞
匆匆地,我擎着一柄素色的伞在雨中踽踽独行。
我曾经认为雨之所以愿意落下,是因为它在天上,把满地盛开的雨�。醋髁�。
雨总是不期而遇,每逢此时,恰需要一柄素色的伞划破雨点,觅得一份安全。
小时,我总喜爱踩着小水坑里的倒影而行,我跑得很急很急,头顶那柄绽着白花的伞也寸步不离,身后是奶奶被雨水沾湿了的鞋。
后来大了一些,便安静了许多,紧紧依偎在奶奶身旁,嗅着她身上淡淡的肥皂香和雨的清新。头顶那朵白花好像离我一天天近了,仿佛触手可及,又总差那么一点点。
也有一次忘记那柄白花�。液湍棠潭阍诼繁呶蓍芟�,屋檐很窄,不时有那么几滴零落在我衬衫上,打出透明的水花,奶奶便把我揽在她怀里用她薄薄的、深蓝底子带白碎花的外衣蒙在我身上,这白花与伞上的白花迥异,但那时在我看来却分明一样!
再后来白花伞小了,小的再也装不下我和奶奶两个人,还记得小学我作为升旗手的那天早上,也下了毛毛雨,对于处在小学的我,没有什么比看到专程赶来看我升旗的奶奶更开心的了,然而那时那地的我感到紧张吞噬了霎时的开心,下意识地向奶奶那里望去,映入眼帘的是那柄伞、伞下的微笑。猛然觉得踏实了,温暖在我头顶绽开,仿佛不在雨中而在阳光下。
而今我却独自一人走在潇潇暮雨下。奶奶的身体不比从前了,她常腰痛、腿痛,终日在家里静养,很少出门了。我也似乎长大了,自己出门办事也是平常。可我总是怀念那柄白花伞、白花伞下匆匆而稳健的脚步、淡淡的清香、温暖的微笑——那些和奶奶形影不离如水一样空明澄澈的日子。
一城喧嚣加上雨点乱奏,淹没了我,我睁大双眼,企图在人潮中觅得一柄相同的白花�。词峭嚼�,大抵是因为图案老旧了吧。冷风划过,吹起我的心事,那细腻的白还是不在我视野中的灯火阑珊处。或许它只在我记忆中了吧,一柄白花�。夭蝗サ挠篮�。
默默注视前方,到底还有多少风雨?我不得而知。
只是匆匆前行。
斜雨无情地打湿了冰冷的我,才发现,我擎着的不是�。且桓鋈嗽谑兰淦吹暮溆牍露�。
我的校园
“少年初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,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”正值青春燃纪,生命如夏花般绽放,绽放,却是一种哀伤。
仿佛是生之规律,那些有关青春、有关忧郁、有关怅惘、有关奋斗与梦想的故事,偏偏要点点滴滴凝聚、升华、掷地有声地释放,撞出一方天地,名曰“校园”。
或是那淅淅沥沥的纷飞在校园上空的小雨,生生把操场上的少年打得浑身冰冷,也是无声无息而已。一片雨雾中,校舍如同淡色鸡尾酒里的冰块,若隐若现。旧愁如滔滔水已去,新愁如叠叠山而来。当年的俞君必定也深切地感受到这愁,才会做出那么恰如其分的比喻。雨中抹着灼烈而清新的草木的味道。抬头,几朵伞花在远处漂泊,是同我一样的少年吧?我们走近,淡淡相视,又默默走过,我想,我在人群中再也无法辨识他了吧——我们同样穿着校服同样迈着或急或缓的步子走在校园中。然而,我分明地觉得校园满满当当都是他,因为在宽大校服里都裹着一个散发着青春哀伤的躯体。
那些晴朗的日子,也逃不过忧伤的触摸,忧伤化作空气,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。常常伏在栏杆上小憩,看阳光透过云彩为万物着上一层淡淡的琉璃;常常漫步池边,在浮动的光影中看取莲花净;常常张望琴房,看专注的他们演奏时脸侧的光圈;常常荡着秋千,哼唱那些唯美凄婉的曲调,常常把头深深地埋在自己的臂弯里,在衣魅气息中中获得一份安静,忧伤,来的那么自然,无需泪水堆砌,无需大悲大恸,只要一点点落寞的思绪,一点点洗尽铅华的景致,便融成一份少年愁。当然,校园是这种感情的最佳画布。
爸说人大了,少年愁就没有了。我想年龄增长是一方面,怕不是全部。正如同鲁迅先生的豆,川端康成的舞娘,贵在那时、那地、那人、那心境。离了校园,眼中不再是淡雅的景,再没有洁净的书香,多了的是灯红酒绿,尔虞我诈。在酒阑灯灺后,没有淡淡的忧伤,有的只是深深地叹息。
“如今识却愁滋味,欲说还休,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”每每想起此句,我好像看见一个老人坐在摇椅上,经的多了,看得多了,人变得圆滑了,什么都看淡了。他回想他的一生,回想那些纯净美好的日子,回想那些曾经弥漫在心中稚嫩的忧伤。
“那是我的校园,我的青春。”他如是说。
寻找都市
近来,总有人对我说:“像你这种酷爱安静的人,应该去山间隐居。”我不语,亦没放在心上,只当作一句玩笑,渐渐的这样说的人多了,我也便多了一份思索,都市难道真的不适合我的安静?都市到底什么样子?我便用了几个周末,寻找都市。
正如刘墉所说:“年少的我们,总喜欢背起行囊,闯荡闯荡。”
初到北京,满目的拥挤,满耳的聒噪。“堵车”、“排队”,似乎做什么事也离不开这两个词。傍晚过后,王府井霓灯乱舞,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,攒动的车辆行人淹没了充满畏惧的、小小的我。只觉得这种喧嚣的地方不宜久留,便早早返回到之前找到的四合院中的小宿舍。辗转反侧,无法入睡。“北漂”,脑海中不断回想这个词,北漂的人是因为想过上灯红酒绿的生活么?那么,独爱安静的我唯有离开?
清晨的阳光漫入窗,我听见四合院的主人----------一个老奶奶正在小院里晨练。看到我,笑呵呵地问我睡的怎么样。“奶奶,您在这里生活这么久,不觉得北京很吵闹么?”“那是繁华,这时胡同口的糖葫芦店应该开张了,不尝尝可惜哦!”
我思索着这话,向胡同口走去。“冰——糖——葫——芦”,悠长的吆喝声在胡同里回环。回首,远远的,那些高楼大厦的霓虹在晨光熹微中闪烁,而眼前,一片古朴的四合院散发着凝重的气息。
“哦,北京!”我叹道。
我好像发现了它的美,古典与现代,繁华与安静,凝聚后掷地有声地释放,冲撞出一个壮丽的都市——北京!
我张大了我无知的双眼,企图在心里镌刻下这美丽的都市。回到四合院,迎面撞上老奶奶热情的目光,“孩子,吃早饭了!”这亘古不变,穿越历史浮尘的、北京人特有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。
匆匆的,我如昨天一般拖着行李拥挤着,心里却不在厌恶这所谓的“吵闹”。
归途中,我便又陷入了思索,北京的历史底蕴决定其独特的魅力,诚如是,那上海又如何呢?没有过多历史铺垫的上海又如何呢?
于此,一周后,我又踏上了奔赴上海的车。
因为路上耽搁,抵达时天色已经不早了,我打车去了外滩,好一个不夜城!
我走过天桥,走过林立的商�。桓鋈�。安安静静,忽然寻到了“隐于市”的感觉。
觅到一处落脚的地方,“微笑服务”少了几分北京的朴实,多了几分南方的委婉。
观光电梯载着我一步一步向上跃去,这23层来得好漫长,来到上海,我不再多说什么,只觉得这繁华的都市扣住了我的心弦,割舍不得,仿佛深深爱上了,沉醉其中,却猛然发现只是初初遇见。
车水马龙的夜景,在上海高层宾馆落地窗下达到极致,我索性关掉所有的灯,任由这城市在我面前展开。确是忙碌非凡,确也心中喜欢。或许正是忙碌、奔波,才给这个城市披上了神秘的色彩。在喧嚣表面后的深沉,深沉蕴含的静,像夜幕垂在一城繁华的尽头。我伸出手指,企图在玻璃上描绘出这轮廓,却是徒劳。隐隐约约,玻璃上有个我;似曾相识,玻璃上的“我”背后有个上海,想必上�:臀乙谎�,都是安静的吧!繁华喧嚷的外表下,分明的,我看到上海那颗深沉莫测的心,那由千千万万尔虞我诈、动乱与开放、腐朽与进步、奢侈与低迷揉合而成的心,那看透了世间万般丑恶,铭记了世间万种真情,从而变得淡定与坦然的心。
深,深到了极致。
夜,上海。
不知是怎的,竟在这落地窗看得眼神迷离,几个小时不觉而逝。
上海,吸引了我。“上海”、“我”都无需加什么修饰词,“上海”只是“上海”,“我”就是最本质的“我”,就好比一见钟情,就是真切的爱了。
走的时候,看见愈远的上海站,我流泪了。或许是我太过肤浅到瓜分安静与都市,它们不抵触。
坐在火车上,两边是风一般逝去的风景。我忽然想起江苏卫视的《非诚勿扰》,正如很多女生提起男嘉宾一上场就被她们灭灯的原因:“没有眼缘”。我不反感北京,只是对北京的喜爱远没有对上海来的深切,怦然心动,有时真的可以留住一个人。
现在人太过理性,但又无可奈何地坚定着自己一点点透着傻气的执著。那无数北漂南下的人是这么想的,那些隐居山林的北大清华高材生是这么想的,艰苦创业的大学生是这么想的。就像在经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后的今天,一见钟情忽然变得这么动人而美好,孟非说:“最美好的事就是一个男生把一个女生选为心动女生,而这个女生执著地把灯留到最后。”殊不知,上万年前这也是我们祖先最推崇的择偶方式。
走过历史的浮尘,走过无数的艰辛与挣扎、进步与奋发,人类一直走在寻找自我的路上,殊不知天性中最原始的东西一直被执著地保存着。这寻找都市的旅程仿佛告一段落了,但又似乎刚刚开始,因为我分明地听到了自己心中最美好、最天然的渴求。
寻找都市,寻找自己。
红颜为谁殇(二)
一领芦席,微醺昏暗的烛光,闺阁弱体竟伏在这种地方,或许这就是“红颜命薄”的写照。眉眼虽似黛玉,终归不能在清净加仙境般的大观园中香消玉殒,偏在这一个不干不净、住着荡妇的黑屋中,背着媚主子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死去。
好在,公子还惦记着。
宝玉为她倒了一碗茶,费了些周折。先是水洗两次,复又用水涮过,最后还要再尝一尝,可见他心中对这个女子的在乎。她亦留给宝玉一双葱段般的指甲,一件贴身的袄。
有幸的是,我也养过两个指甲,正是学了晴雯,也刻上了花纹,淡淡的白色小花,嵌在粉红的指甲上,很是相配。正因如此,格外珍惜,多加留心。留长了的指甲或许有灵性吧,我常这样想,冷热先知,误敲误碰更是揪心的痛。看久了心里痒痒的如同害羞,透过月光如玉一般温润,唇拂过指端更是无限感受油然而生,只有自己知道。女子对指甲的爱是温柔的,咬断它们的痛是彻骨的,但是,为了宝玉,她义无反顾。
一如她补那件雀金裘。一个“勇”字道尽了曹雪芹的敬佩,也道尽了晴雯对宝玉的爱--------那种忘我的、纯净的爱,只有晴雯给得了。
穿着宝玉的袄,晴雯是幸福的。
穿着晴雯的袄,宝玉是心痛的,来自他对女子的珍视,来自他对晴雯的担忧,更来自那份自己永远无法偿还的爱。
晴雯的一生给了宝玉,却是那样纯洁、纯净、纯粹。
她给宝玉的,不仅仅是人生篇章中一段绚彩,更是镌刻在他骨子里的三寸柔情。
她终究死在肮脏与孤独中。
公子,你可知道,我不仅是那个给你气受,脾气古怪又刁蛮的女孩,更是个愿用生命守候你的女子,或许我娇媚,偏爱听扇撕裂的响儿,但请记得,那全是为了与你的生命有更多的交集。我深知身份低微,不与公子相配,所以甘愿为奴为婢,长伴公子左右。
窗外寒风猎猎,只有一人,我不曾害怕。因为今天我知道了,我在你心中还占据了一点点温存。